前言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2019年9月,阿坝师范学院派出56名同学到大凉山支教,其中越西县26名、昭觉县30名。顶岗实习的生活,充满艰苦,但我们的同学无悔无怨,努力前行。以下是一名同学的自述,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了解那平凡支教路上的不平凡。
一、支教安排
我叫李希,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阿坝师范学院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6级2班的一名学生。从小就有着对教师这个职业憧憬,在实习即将来临之际,听说学校相应国家和省市脱贫攻坚号召,组织学生赴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地点为昭觉和越西这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具体学校待定。我下定决心要为自己家乡的发展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义无反顾的报了名。
顶岗实习安排公布了,我随后得知自己分在了昭觉县,等到分学校的时候,我分在了洒拉地坡乡中心校。这时候我在网上搜索了各个实习学校的情况,发现这个学校离省道只有1公里左右,在所有的实习学校里面相对来说条件要好一些。时我找到了罗老师,要求到三岗乡中心校去。
罗老师当时很诧异,说考虑到我是女生,担心我接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环境,所以将我安排在了洒拉地坡乡中心校。罗老师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到三岗乡中心校这样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实习?”原因其实很简单,其一是因为我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次的顶岗实习,知道会有外地小伙伴过来,而我本就是凉山人,因此我想将条件好一些的学校留给他们,也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家乡做出的贡献;其二是因为虽然我是凉山州人,但一直生活在凉山州较好的地方,没有真正感受过艰苦的环境,所以想要到这里更好的锻炼一下自己。
二、支教学校
三岗乡离县城48公里,离省道10公里,交通极其不便。这里没有客运车直达,居民出行大多是步行,走上3个小时左右到洒拉地坡乡买点东西。如果是住在村上的话,更是要走上4个小时甚至5个小时。而这些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每逢下雨,更是寸步难行,中间有一条河还只能趟水过去。这里的人们大多数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距离这里9公里多的洒拉地坡乡。
经历了各种颠簸之后,我终于到了三岗乡中心校。到这里的时候刚好是下课时间,一大群孩子在操场玩,当他们看见我们这群陌生面孔时,脸上满是好奇和恐惧,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心里想自己一定要将快乐带给他们。在熟悉了学校之后发现,这里的用水问题很严重,我们用的水只能从学校外面提,而且是不能饮用的。我们每天都要从学校外面将水提到5楼才能洗漱。学校门口甚至是方圆5公里内都没有能买到日常用品的地方,也没有快递能到这里。最可怕的是9月初,这里已经到了可以穿羽绒服的季节了。这时的我还带着夏装,心里想着该怎么办,最终我是穿着夏装在这里过了一星期,直到周末了才到西昌市买了冬装,这是后话。
三、初上讲台
第二天,校长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任务,我教的是一年级。当时我还挺激动的,精心的备着课,期待着明天的到来。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极其的安静。我带着微笑向他们做了自我介绍,可是教室里还是一片安静。我就问他们,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呀?告诉老师让老师也认识认识你们。还是没有人说话。
初出茅庐的我有点儿手足无措,这时校长走进了教室,用彝语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新老师,并用彝语跟他们说了一些之后,他们露出了笑脸并鼓掌表示欢迎,校长走后,一个孩子站起来用蹩脚的汉语说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可是那时的我根本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又一个孩子告诉我说有很多孩子听不懂汉语,这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脑海中想象了很多种课堂教法,才发现我们语言不通,根本无法进行。
后来我向这里的老教师请教这种情况怎么办?老教师告诉我,他们现在这样有一些同学是因为怕生和腼腆所以不敢跟我讲话。这时我想到了先跟孩子们交朋友,所以在第一周我并没有给孩子们讲课,而是陪着他们玩。渐渐的,有些孩子已经会跟我讲他们的趣事了,虽然用着那蹩脚的普通话,可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啊。慢慢的,我们更熟悉了,虽然沟通和交流并不是那么顺畅。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我的教学进度很慢,我只能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慢慢教。
现在的我很享受每天给他们上课的过程。看着他们那一双双带着求知欲的眼睛,我深知我应该更努力的将知识带给他们,而在我将带领他们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时候,我遇到了困难,因为这边不比城市,并没有卖这些学具的地方,想了许久决定自己动手做,从20:00下晚自习开始做到22:30,从办公室到寝室,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终于完工啦。当然,要用到学具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学习钟表,学习个位,十位等等,可是这里都没有现成的学具,全都只能自己做,这也考验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充分的锻炼了自己。看着自己的学生因为我做的学具学起来更轻松一些,自己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真的很希望这群小乖乖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四、家访
这里的孩子除了穿着到处都是洞的衣服,裤子,鞋子让人心疼。有一天我问我们班的孩子,你们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呀?他们很多人异口同声的告诉我,打工!我非常诧异,我问他们为什么是打工呢?他们说,因为打工可以挣到钱。
我当时心里一震,由于已是多年形成的观念了,要彻底改变的话需要时间和我们的努力。我愿意付出我微薄的力量来改变这里的现状。这里的家长基本上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也不会汉语,也没有想过要让孩子读书,在以前这里的家长都只会让孩子在家里放羊或者出去打工挣钱,所以这里以前特别多的辍学儿童,现在国家推出了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经过学校和乡上的努力劝诫,家长们才让他们的孩子来读书。在他们的观念里面只有眼前拿到手的钱才有用,这就是这里落后的根本原因。
为了改变部分家长落后的观念,我们在2019年10月12日下午进行了家访。给家长讲述一些现在应该有的观念,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更好的教导学生,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有没有辍学的学生,劝其回校接受教育。这里的人们告诉我们学生家很近,结果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途中还趟河水过去,终于到学生家里了,那已经是快接近天黑了,学生家里昏暗的灯光以及摇摇欲倒的土房屋,让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了出来,在别的地方,这样的房子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会住人,可是他们都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下呀。咬着牙坚持家访完回到学校已是晚上九点多,鞋子也不成样子,也饿的没有了力气,从14:00到21:30我看见了这里的艰苦,看见了这里的辛酸……


五、生活
这里由于天气的原因什么都种不出来,只能种土豆。他们都说,学校的午餐比在家里的时候吃的好。可学校吃的都是土豆丝炒肉,而肉都是比较肥的肉还比较少,下午就是清水煮豆腐,这就是他们口中比家里还要吃得好的饭了。在我们的眼中却是那样的无味啊,根本不敢想象他们在家里都吃的是什么。
这里的条件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艰苦,最艰苦的是这里的天气,尤其是进入12月后,只有几度,偶尔一天能见两三个小时的太阳。然而下雪天,这里的孩子每天都穿着一件薄薄的衣服,看着极其的难受,特别心疼他们。由于初次来到这里,有很多的不适应,第一周我就感冒了,到学校门口的医务室去,想要买一点儿药,可是就连这最简单的感冒药也没有。更让我难受的是有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孩子摔伤了,额头血流不止,我急忙将她送到医务室。医生先用酒精消毒,因为伤口有点儿大,需要缝针,医生却是直接缝,并没有打麻药。我问医生不打麻药吗?医生说:打了麻药恢复的速度慢。可是这个7岁的小孩要比城市的孩子坚强,从头到尾没有流出一滴眼泪,甚至没有叫喊一声。等到伤口处理完毕后,旁边一个医务室的护士姐姐告诉我,并不是不给孩子打麻药,而是他们这里根本没有麻药。看着这个孩子,我的心里难受极了,这是我们根本没有经历过的。这个孩子的勇敢和坚强超出了我的想象。
六、感悟
来到这里,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这段时间得到的是满满的收获和开心。当学校毛英副校长和教务处吴文权处长来看我们时,毛校长问我:后不后悔来到这里?我想我的答案一直很坚定且从未改变过,我不后悔。因为这里的孩子带给我的东西远比我带给他们的要多得多。在这艰苦的环境之下,有学校及各位老师的关心,心里也是暖暖的。在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下我们也会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并出色完成这次顶岗实习。我相信以后回想起这一段经历不是艰苦,而是非常美好的,我将继续秉承阿师校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继续砥砺前行。




后记
在学校毛英副校长带队的凉山顶岗实习慰问检查中,有许多顶岗的学生使大家感动。有的同学住在兼有睡觉、做饭和储物功能的简陋房间,每天他们除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山下采买,没有交通工具,步行往返需要4小时,回来后自己做饭;有的同学中午没有吃过一顿热食;有同学为了解学情进行家访,回校的途中天色已晚在大山中迷路。但就是这样的条件,他们阳光、坚毅、有担当、不退缩。他们的出色表现令慰问检查组欣慰、敬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同学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更彰显了挥洒青春热血在扶贫支教路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