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青春 在支教中共成长

作者:吴文权 时间:2019-11-19 点击数:

遇见青春 在支教中共成长

——阿坝师院凉山支教中期回访记

 

大凉山艰苦。昭觉、越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数乡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道路泥泞,坑洼不平。基础教育落后,校舍严重不足,学生基础差,留守儿童多,经济困难。

扶贫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大凉山代际贫困的治本之策。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2019年9月阿坝师范学院派出56名同学到大凉山支教,其中越西县26名、昭觉县30名。2019年11月12日15日,由毛英副校长带队,教务处吴文权处长、学工部杨友国副部长及我校派驻凉山州支教指导教师罗治刚一同前往慰问凉山州支教学生。

慰问组走访了每一所学校,看望了每一位支教学生。艰苦的环境让每一位同志动容。偏远的乡镇离县城开车2-3小时,有的地方需要涉水过河,有的学校搭建板房做教室,有的就直接用马厩当教室。很多小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都是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读书。通校生除午饭在学校吃外,早晚都很少吃饭。住校生周末放假回家还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回家也是自己照顾自己,一般周末都是煮土豆吃很多小学生穿的都是各地捐献的旧衣服,背的也是捐献的旧书包。

支教的学生大多在镇上这里连小卖部都没有同学买菜看病洗澡步行十几公里到主路边再赶车去县城。因为学校没有食堂,中午就在学校和小学生一样吃一盒牛奶和一个面包。很多小学生连汉话都不会说,成绩也很差,特别是语文,平均分是一位数的居多。尽管这样,我们的支教学生还是如此乐观、如此坚韧,对支教工作充满热情,对所教学生充满深深的,没有一位同学说想离开,都说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地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支教学生评价很高。普遍反映支教短短的两个多月,孩子的普通话水平都有较大提升,基本上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了,期中测试成绩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校领导都舍不得他们离开,希望他们毕业后能留在该校任教。

艰苦的支教工作,没有打倒这群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他们没有埋怨,而是真正做到了躬下身子、立足乡镇、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践行,发扬志愿精神,凉山地区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奉献青春,贡献力量。面对未来他们坚定从容、充满期待。他们说,支教生活,让我们成长了。

 

 

 

 

 

 

 

 

 

 

 

 

 

 

 

 

 

 

 

 

 

 

 

 

 

 

 

 

 

 

 

 

 

 

 

 

 

 

 

 

 

 

 

 

 

 

 

 

 

 

 

 

 

 

 

 

 

 

 

 

 

 

 

 

 

 

 

 

 

 

 

 

 

 

 

 

 

 

 

 

 

 

 

 

 

 

 

 

 

 

 

 

Copyright© 2019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