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关于推选参加川渝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3-09-02 点击数:

各二级学院:

为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合作,进一步强化川渝两地师范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四川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拟举办“强能兴教育,协同创未来”川渝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活动,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川渝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现将我校推选参加此次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选对象

各学院根据暑期教务处通知开展的院级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选拔赛结果,结合学院培养情况,按照每1个学段课程推荐1名参赛选手,认真完成省级初赛推选工作。

学段课程对应表如下:

学段

课程

可报名的师范专业

幼儿园


学前教育

小学

语文

小学教育

数学

英语

科学

小学教育或科学教育

初中、高中

语文

汉语言文学

英语

英语

历史

历史学

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

物理学

化学

化学

生物

生物科学

地理

地理科学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音乐

音乐学

美术

美术学

体育

体育教育

高中

通用技术

物理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等相关专业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

可对应任一学段课程

教育学

二、赛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

1.初赛报名。9月9日-9月15日,教务处根据名额要求组织各推荐选手进行初赛网络报名(竞赛管理平台和网址另行通知),完善相关资料。每名参赛选手指导教师不得超过2名。

2.作品提交。9月26日前提交初赛参赛作品。初赛参赛作品按报名的学段课程自行选择相关教材内容(教材出版社不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授课4个部分(格式要求见附件3)。说课和模拟授课共计时13分钟。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均按1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授课选取其中的教学片断。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资料视为自动弃赛。

3.初赛评审。10月9日前,由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各推荐选手提交的竞赛课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和模拟授课视频进行集中评审,各学段课程三等奖直接由初赛评选产生,设奖比例为30%,初赛排名前30%的参赛选手参加决赛,初赛评审结果拟在竞赛管理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二)决赛

1.材料提交。11月7日前提交5个模拟授课题目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提交方式等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决赛报到。11月10日在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报到(时间暂定)。

3.决赛准备。11月11日-11月13日(暂定),参赛选手按照所在学段课程的竞赛场次安排签到。签到后电脑随机抽取当场比赛顺序,参赛选手提前30分钟抽取模拟授课题目,提前10分钟抽取即席演讲题目,提前5分钟到比赛教室门口候场。

4.决赛流程。参赛选手先根据比赛现场抽取的题目进行即席讲演3分钟,再根据现场抽取的题目进行模拟上课·板书10分钟(教室内有相同专业的学生作为模拟学生配合上课),最后针对评委提问进行答辩2分钟。

5.决赛评审。由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决赛选手提交的竞赛材料(所抽取题目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PPT)、现场展示(即席讲演、模拟授课·板书、现场答辩)进行现场综合评审。

决赛采用现场竞赛形式进行,决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即席讲演、模拟授课板书、现场答辩五个竞赛环节。其中模拟授课内容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教育指导纲要,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6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0版高中课程标准;即兴演讲题目范围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科课程标准或教育指导纲要、教学过程管理和控制等。

三、奖项设置

竞赛设立参赛选手个人奖项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项。结合初赛和决赛评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每个专场参加初赛人数排名前30%进入现场决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四、其它事项

1.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推荐本次竞赛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应参照《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见附件2),认真选取内容,精心准备和参赛。

2.本次大赛收取参赛费,每位参赛选手600元,由教务处统一缴纳。

3.各学院需在与9月8日前将加盖学院公章的《参赛选手推荐表》(附件4)交至教务处210办公室,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absfsj2@163.com



附件:1.川渝第二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2.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

3.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材料提交要求

4.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参赛选手报名表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

2023年9月2日

Copyright© 2019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