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圆通制视野下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的新文科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
李清茂、向武、毛英、邓文博、薛国喜、余涛、马久云、李春雨、张林、廖文果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特等奖 |
2 |
崇德尚艺、守正创新:音乐学专业“三堂两台一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刚、付莉、袁文杰、张新昊、徐兵、孙志福、张强、何雨虹、李静、杨森 |
音乐舞蹈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特等奖 |
3 |
教学科研双向反哺:“四层次、六促进”全景育人的理工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蒋自国、杨仕椿、黄成兵、何波、杨阔、赵伟、郑惠、吴莉、蒲永燕、蒲可莉 |
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特等奖 |
4 |
银校融合、研教融通:藏羌民族地区大学生征信教育“双融”机制构建十年探索 |
邓汉平、杨友国、栾雁雁、焦安勤、霍续龙、刘静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特等奖 |
5 |
课程思政视阈下大中小学英语影视文化教育一体化路径研究 |
叶小军、卿丽、周志强 |
阿坝师范学院、汶川县水磨中学校、邻水县兴仁镇中心小学 |
基础教育 |
拟特等奖 |
6 |
基于项目化实施的小学“科创+”校本范式 |
吴文权、高德志、李顺典、杨堂萍、李崎洁、吴前军、母潇、巫静、吴佳蔓、陈静茜 |
阿坝师范学院、成都市金丰路小学校 |
基础教育 |
拟特等奖 |
7 |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四培四育”国防教育构建与实践 |
齐泽民、吴文权、袁甲、李洪林、袁敏、郭光洪、周浪、杨眉、付文灿、刘全飞 |
阿坝师范学院、汶川八一小学校 |
基础教育 |
拟特等奖 |
8 |
四阶感悟、三维策略——小学高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
杨仕椿、唐斌、曾兵、钟明秀、王静、陈吉、杨荔贤、张洁、杨燕华 |
阿坝师范学院、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
基础教育 |
拟特等奖 |
9 |
“传承为根、创新为魂:藏羌剪纸“双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
王世琴、焦凤、孔一、晏安、杨飞琰、许立夫 |
美术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0 |
新文科建设语境下的设计学理论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
王安澜、焦凤 |
美术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1 |
基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
龚华明、阴躲芬、向昌成、黄成兵、罗南超、李唐辉、罗平、刘洪江、王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2 |
“立足地方、校企融合、职业引领、成果导向”的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邹富成、晏勇、莫建麟、刘德春、刘鹏娟、胡玉柱、陈桂芳 |
物理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3 |
育人为道、法、术、器多措并举、赋能《中国现代文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
贺诗泽、张艳、牟欢、谭文旗 |
文学与历史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4 |
党建引领“三协同四递进五贯通”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洪江、黄成兵、罗南超、龚华明、赵康利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一等奖 |
15 |
院校协同育人背景下特色体育课程(排球)建设 |
龙正印、都慧慧、胡军、杜成波、张泽、杨亮、唐凯、张锐、文军华、余波 |
阿坝师范学院、都江堰市石羊中学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16 |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全育教育”实践路径 |
杨玉洁、王安建、段明坤、卫东云、杜成波、吴永胜、袁建、鲜春笋、曹春芳 |
阿坝师范学院,都江堰市锦堰中学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17 |
深度学习理念下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与研究 |
唐功、李治、杨射洪、刘宽宇、宋聘娟、李小明、吴建华、蒲良熙、梁伟、高磊 |
阿坝师范学院、七一青城山学校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18 |
城乡结合部普高生英语新课程适应性学习策略研究 |
张茂军、龚宇、王友权、王晓莹、余宗糠 |
阿坝师范学院、乐山市嘉定中学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19 |
依托校地共建推进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实践研究 |
白小兰、刘静、奉双全、李娟、王亚、朱思丝、赵娟娟 |
阿坝师范学院、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20 |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与研究——以七一聚源中学为例 |
周学熙、付存涛、张游均 |
阿坝师范学院、七一聚源中学 |
基础教育 |
拟一等奖 |
21 |
以校园足球为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策略研究 |
毛英、付强、杨玲、袁亮、伍锐 |
阿坝师范学院、蒲阳中学 |
基础教育 |
拟二等奖 |
22 |
思政引领、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模拟电子技术和高频电路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 |
杜路泉、晏勇、莫建麟、刘德春、王宁宁、毛群、王波、李媛 |
物理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3 |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体育人才探索与实践 |
都慧慧、李家发、龙正印、刘伟、刘通、谢军、李琪、付文灿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4 |
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地理》混合式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 |
侯雨乐、廖光萍、崔娜娜、杨子松、谢洪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5 |
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提升“1-1-4-4-4”训练模式 |
赵云涛、雷红霞、钟汶轩、张晓英 |
文学与历史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6 |
“有知有味”的思政课——多措并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综合改革实践 |
杨前蓉、杨玉洁、索郎华珍、姚媛媛、李林、郭健、王光辉、马雪、喻佩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7 |
双创比赛和学科竞赛与《大学化学》课程联动促进教学内涵式发展 |
薛智、刘林、曾淼、何红艳、苏柯、方正娇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8 |
羌笛制作技艺新改良及演奏教学实践应用 |
袁永杰、何王金、张刚、邓文博、张强、袁文杰 |
音乐舞蹈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29 |
立足藏羌民族文化 提升舞蹈教学水平 |
徐兵、马俊杰、巴斯基、马琳、唐东杰波、安雪蕊、四郎仁青、杨吉加 |
音乐舞蹈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0 |
基于岗位的校企合作微专业定制班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毛群、莫建麟、刘德春、杨达 |
物理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明泰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1 |
《小学藏语文教学研究》 |
增巴才郎 |
藏汉双语学院 |
基础教育 |
拟二等奖 |
32 |
“三位一体双导师”协同培养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数学教育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李昌吉、梁广交、吴文权、桑吉才旦、周毛加、卓玛机、宋国良 |
藏汉双语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3 |
《大学体育(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
谢军、陈松、龙正印、杨前蓉、刘强、李琪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4 |
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三化、四融合”协同育人的概率统计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
吴莉、王睿婕 |
数学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5 |
传承非遗舞蹈 赓续中华文脉 |
马俊杰、杨吉加、安雪蕊、四郎仁青 |
音乐舞蹈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
36 |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创融合的会计实训 课程改革与实践 |
马久云、余涛、谢廷廷、张睿嘉、罗小丹 |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民族学院 |
高等教育 |
拟二等奖 |